显微镜标本技术原理显微标本制作技术是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及细胞学等学科研究观察细胞、组织的生理、病理形态变化的一种主要方法。大多数生物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是不适合显微观察的,也无法看到其内部结构。材料较厚,光线不易透过,以致不易看清其结构。经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等手续后就可把材料切成比较薄的片。不同的染色方法就可以显示不同细胞组织的形态及其中某些化学成份含量的变化,在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其中不同的区域组成状态,切片也便于保存,所以是教学和科研中常用的方法。
5、1.光学显微镜的中高倍物镜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有哪些?1.光学显微镜的中高倍物镜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有如下几方面。一,使用高倍镜时,必须要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心,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观察。二,换高倍镜后,只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不能用粗准焦螺旋。三,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以用大光圈。四,目镜倍数一定要小于物镜倍数。
6、显微镜的名称及使用A、图形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
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7、怎样放得更大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学反思怎样放得更大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学反思上两课以观察植物表皮细胞为主,这节课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微生物的观察不同于植物表皮细胞的观察,微生物看似无形,也无法用放大镜直接观察到,这就对观察材料的准备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上课前,所准备的供观察用的水,应自己先进行一番观察,确定水中有微生物,不然会制约学生的课堂观察活动,会影响教学效果。
主要的问题还是出现在观察过程中。学生操作显微镜已比较熟练了,如果看到了活动着的物体,那必然是水中的微生物,但如果看到的是不会动的,又或者形态结构不像书中介绍的任何一种,那看到的是什么?是不是水中的微生物呢?对于这些物体,教师也不好回答,微生物种类繁多,而我们对水中的微生物的了解也是极其有限的,我们也无法确定学生看到的是什么?
8、实验一偏光显微镜一、预习内容1.显微镜的基本部件及功能;2.显微镜的调试与校正。二、实验要求1.熟悉偏光显微镜的结构;2.掌握偏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三、实验内容和步骤偏光显微镜是学习岩石学和矿物学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如图1-1所示。(一)装卸目镜和物镜将目镜(10倍或5倍)对准目镜孔,轻轻插入镜筒上端,调整目镜间的距离使之与自己双眼间的距离相当。
物镜分为两种类型弹性夹型和转盘型,本实验室所使用的偏光显微镜之物镜为转盘型。安装时从镜头盒取出物镜放置在转换器上旋紧。将物镜装好后,打开锁光圈,目视镜筒内,转动反光镜使之对准光源,直至视域最明亮为止。装卸物镜需将物台下降(或将镜筒提升)到一定高度,以免碰坏镜头。在整个装卸过程中,目镜或物镜都应轻拿轻放,切忌用手触摸镜头。
9、幼儿园大班科学《望远镜和显微镜》教案活动意图:使幼儿对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有一个较深刻的了解,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认知目标:1、感知望远镜的基本构造,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影像变化。2、感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技能目标:1、通过制作望远镜,锻炼幼儿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2、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采用的科学方法:提问法、探索发现法、讨论法。
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幼儿进行玩水游戏。4、幼儿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凸透镜看物体,物体变大。